重庆旅游“破圈”有妙招

内容摘要游人在弹子石广场观看民俗表演 游客在重庆 来福士购物中心 从繁华都市到静谧小城,从音乐节狂欢到古镇诗意,从风景名胜到美丽乡村……在刚刚结束的“五一”假期,作为国内游TOP10城市,重庆各大景区各美其美,接待国内游客1858.31万人次,游
游人在弹子石广场观看民俗表演 游客在重庆 来福士购物中心

从繁华都市到静谧小城,从音乐节狂欢到古镇诗意,从风景名胜到美丽乡村……在刚刚结束的“五一”假期,作为国内游TOP10城市,重庆各大景区各美其美,接待国内游客1858.31万人次,游客总花费151.71亿元,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。

那么,繁荣活跃的假日经济,折射出了哪些新变化?又有哪些新发展趋势?连日来,记者作了调查。

从风景到场景

传统景区带来全新体验

这个假期,如果要问重庆旅游哪里最火爆,两江四岸的夜景当之无愧排在“榜首”。每当夜幕降临,南滨路、长滨路、朝天门、江北嘴……数十公里的江岸边,以及大桥上、游船里,层层叠叠的游客抢占了每一处制高点,举着手机,翘首以盼。

数千架无人机腾空而起,在夜空中勾勒出一个个城市地标。光影闪烁间,重庆把山水、科技与人文巧妙融合,为游客带来了一场独一无二的感官体验。

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接待游客69.8万人次、弹子石老街接待游客34.5万人次、龙门浩老街接待游客33.9万人次……一连串顶流数据,印证了重庆文旅市场的繁荣。

事实上,自“字水宵灯”算起,重庆夜景已“出圈”了数百年,近年来,又凭什么持续走红?“这是从风景到场景的典型创新案例。”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、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分析称,近年来,一些地方的旅游发展误把游客的“小确幸”当成主流,出现了重营销轻建设、重流量轻内容的趋势,进而造成传统景区被边缘化。

“事实上,传统旅游景区直到今天仍能满足游客对目的地不可替代的期待,只是要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升级。”罗兹柏说,如今,游客既要“小确幸”,更要“大欢喜”。这就要求传统旅游景区要把“风景”融入“场景”,给游客全新体验。

这个假期,武隆仙女山、天生三桥、合川区文峰古街等传统景区,也以直升机飞越、风筝节、NPC黄金甲侍卫、“三江剥虾王”大赛、全民K歌赛等方式,将“风景”融入“场景”,取得不俗成绩。

从场景到风景

让“瞬时流量”化为长期功夫

5月7日,在两江新区金海湾公园,来自北京的“三七”专心拍摄着心中的山水大片。作为一名旅游博主,她“五一”首日就飞来重庆,狠狠“蹭”了一波“灯火璀璨、人山人海”的流量。节后还“赖”着不走,是因她发现,重庆爆红的流量密码,不只夜景、火锅,还有从“场景”到“风景”的城市生活。

“三七”称,初到重庆时,她跟多数游客一样,第一时间就打卡了洪崖洞、长江索道、南滨路等地,被这里的山、水、桥、城、天、灯有机融合、浑然一体,深深震撼。

不过,她很快发现,重庆旅游火爆有着更深层次的底层逻辑——在这里,景区与社区的边界很模糊,几乎看不见“圈景售票”的现象,居民与游客共享活动空间,市井烟火、人间至味皆触手可及。“重庆将场景‘风景化’,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夜景。在这里,可以很好满足人们‘既要风景,又要生活’的诉求。”她说。

这个假期,荣昌就用一只“卤鹅”撬开了众多“好吃狗”的嘴。“五一”期间,灯火辉煌的夏布小镇,从卤鹅到黄凉粉,再到各色烧烤一字排开,吸引大量游客前来。数据显示,5天假期,夏布小镇以近9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,成为了我市景区的“人气王”。而荣昌全区更是接待游客234.5万人次,同比增长168.2%;消费市场也迎来历史性突破,实现零售额20亿元,同比增长258%。

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,旅游需要网红,但网红不是旅游的全部,旅游业发展要实现从“流量驱动”到“质量驱动”的转变。

网红效应能够迅速吸引大量消费者的关注,但要让这种“瞬时流量”转化为长期成功,关键在于能否获得持续的消费者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。因此,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沉下心来,在景区品质、形象塑造、交通设施建设、公共服务完善等方面下足功夫。

从国内到国际

打造入境首站城市

“Very shocking(非常震撼)”“So perfect(非常完美)”……5月5日,大足石刻景区,游人熙攘。来自英国的霍华德夫妇在人群中格外显眼。自进入景区后,他们手中的相机就没有放下过,一直咔咔咔地拍个不停,口中不时发出赞叹之词。

他们正是被YouTube上旅游博主发布的视频吸引而来,已先后游玩了北京、上海等地。“我们还没玩尽兴,计划今年底再来一次中国。”霍华德说。

“五一”期间,在洪崖洞、南滨路、仙女山等重庆多个景区,记者发现,外国人的身影明显多了起来。对此,英语导游刘丽娜更有直观感受。从业4年多来,她感受到今年入境游最火爆。“现在,我每个月要接待七八个团,工作已经排到7月底。”她说。来自携程的数据也显示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重庆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去年猛增99%。

抢占入境游市场“C位”,打造入境游首站城市,契合重庆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、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之需。

“无论是国内游客,还是国际游客,出门旅行不仅要看山、看水、看风景,更是在追求风景之上的美好生活。”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,我市将以业态创新为突破口,推动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,包括迭代升级“慢生活、深度游”要素体系,构建彰显国际范、巴蜀韵、重庆味的精品线路,持续做靓世界山水都市、壮美长江三峡等文旅名片。

同时,我市还将继续实施“引客入渝”计划,完善入境游客接待配套服务,持续提升入境游便利化水平;深耕东南亚市场,推动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落地等。

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。重庆正努力向全球游客述说着不得不来的N种理由。

新重庆-重庆日报

相关

消费市场热度同比增长6.5%

重庆背后暗藏三大“热力源”

市商务委今日介绍,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我市紧扣“全域全季消费潮”活动,通过政策撬动、市场驱动、多方联动,带动消费市场热度持续攀升。监测数据显示,“五一”期间全市消费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6.5%。

活动热 特色主题点燃消费热情

“五一”期间,各区县借助资源联动、商文旅体业态多跨联动、“首发经济”等,推出一系列特色主题活动。

4月29日晚,2025中国(重庆)国际消费节在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开幕,五大主题展馆同步亮相。

消费节带动观音桥商圈沿线经营主体销售额超4.2亿元,观音桥商圈日均人流量超百万,悦己红妆、智汇生活等展区人气居高不下。其中悦己红妆展区汇集圣罗兰、兰蔻、娇韵诗等品牌,单日最高销售额超40.3万元;智汇生活展区汇集华为、VIVO、深蓝等品牌,单日最高销售额超72.5万元。

荣昌区举办“卤鹅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消费季”,以卤鹅为依托,推出包括美食、文旅、非遗等元素的“N+1”多元“宠客套餐”,让当地消费市场迎来历史性突破,假期实现零售额20亿元,同比增长258%。

此外,渝中区策划“漫购、漫赏、漫品、漫玩”促销活动;渝北区推出品质生活、时尚消费、文旅融合系列主题活动,发布《渝北消费地图》;沙坪坝区启动“爱尚重庆·跃动沙磁”消费季,联动开展多场特色消费活动。

据统计,“五一”期间,全市共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近150场。

商圈热 五大商圈消费额同比增9.2%

“五一”期间,重庆各大商圈、商场频频出“新”,推出力度空前的节日促销,商圈消费引领全市消费热潮。

在两江新区光环购物公园,巨型透明艺术装置《城市治愈计划》吸引大量年轻人驻足。在国内首次展出的5件大型装置艺术作品,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,不少游客说“这里随手一拍就是大片”。

“五一”期间,光环购物公园接待游客11万人次,销售额480万元。

商场同步发力,比如江北区国金中心、渝中区时代天街、龙湖金沙天街等精心布设美陈,推出艺术主题展、IP首展、沉浸式市集等消费场景;佛罗伦萨小镇、重百新世纪等发放各类消费代金券,持续开展惠民促销;苏宁易购解放碑总店紧扣“国补”政策,加大力度开展家电、3C等超值优惠活动,带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。

数据显示,“五一”期间,中心城区解放碑、观音桥、杨家坪、南坪、三峡广场五大商圈消费总额同比增长9.2%。

文旅餐饮热 带动消费市场“多点开花”

“五一”期间,全市旅游市场进一步释放消费新动能,低空飞行、国潮华服、美食节等特色活动为文旅消费注入新动力。

在龙兴通用机场,上海游客罗丽奇在体验“云端瞰湖”专项航线后,兴奋地说:“原价698元的低空观光项目,用消费券后直减200元,高空俯瞰明月湖的感觉太震撼了!”据悉,这个假期,城市空中跳伞和固定翼飞行体验项目大受欢迎。

作为美食之都,“五一”假期,重庆的烟火气也在麻辣鲜香中升腾。在位于江北大石坝的“九村烤脑花”,广州游客陈先生说:“来重庆前就听说烤脑花是‘黑暗料理’,尝了一口,真香!”忙着翻烤架的店员告诉记者:“假期每天能卖500多份,外地游客占七成。”

数据显示,“五一”期间,全市餐饮行业营业额同比增长7.7%。 据新重庆-重庆日报

 
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
今日推荐
浙ICP备19001410号-1